主题:彰化


維基百科彰化主題頁

現在是臺灣時間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19:42(UTC+8

彰化中華民國縣市之一,位於臺灣中部,北與台中市接壤、南臨雲林縣,東隔八卦臺地南投縣相鄰,西臨臺灣海峽,為臺灣的「臺灣米倉」。面積約1074.396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達到1,278,311人以上,是臺灣人口最多的縣市

彰化地區的史前考古研究,始自1933年已故地質學家林朝棨及日本學者早坂一郎在八卦山發現貝塚,至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經正式調查,發掘的史前遺址共計32處,涵蓋新石器時代長達5000年的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

彰化縣古稱「半線」(Babuza),這是早期臺灣原住民所取的名字,而漢人將它的音用閩南語翻譯成漢字。彰化縣最早由臺灣原住民貓霧捒族(Babuza)居住,1661年鄭成功明朝宗室,率領軍民來臺,成立鄭氏王朝,實施對臺灣西部的統治,畫承天府萬年縣天興縣,當時彰化縣全境為天興縣,但未有權行實質管轄。1684年清國派兵攻佔臺灣,將臺灣西部纳入清朝版圖,在今臺南市設立臺灣府,下設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三縣隸屬清朝福建省

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甲午戰爭失利,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歸日本所有,並重劃行政區,將臺灣簡單劃分為台北、台灣、台南三縣與澎湖廳,彰化當時由台灣縣管轄。1901年再度行政重劃,設立彰化廳,1909年與台中廳合併,彰化地區分屬五個支廳(彰化、鹿港、員林、北斗、二林),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開始實施州、郡、街、庄制,將全台劃分為5州3廳,彰化全境改隸臺中州,底下劃分為1州轄市(彰化市)3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爾後,日本政府在台行政區就為此為基準,無再變更。1930年代,彰化地區人口已突破百萬。

1945年日本投降,同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並重新畫定臺灣行政區以8縣(臺北縣、新竹縣、臺中縣、臺南縣、高雄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9省轄市(基隆市、臺北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市)。1947年行政院會議同意廢除臺灣省行政官署,另組臺灣省政府,今彰化縣當時分屬彰化市、臺中縣北斗區、臺中縣彰化區、臺中縣員林區,其中臺中縣員林區員林鎮更是臺中縣的縣治。1950年臺灣省政府決議將行政區再度重劃,決議將彰化區、員林區、北斗區與省轄彰化市合併為彰化縣,北以大肚溪,南至濁水溪,東靠八卦山,西依臺灣海峽為界,並廢止區署,管轄2市6鎮18鄉,彰化市降格為縣轄市後成為彰化縣治並延續迄今。

精選條目

八堡圳,或稱八保圳,位於臺灣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濁水圳」,但常被稱為「八堡圳」。一般將八堡圳與臺南通垺圳和新竹隆恩圳,一起並稱為「臺灣三大古老埤圳」。

所謂「」,清治時期原稱之為「保」,乃當時的自治單位,用以輔助地方政務(州、縣、廳)。數個村落(稱為「庄」)為一堡。八保圳即因灌溉八保得名,包括: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線東堡馬芝堡日治時期保、堡固一稱為「堡」,故八保圳改稱「八堡圳」迄今。

昔日八堡,大致為今彰化市和美鎮員林市鹿港鎮北斗鎮田中鎮溪湖鎮花壇鄉二水鄉永靖鄉田尾鄉埤頭鄉溪州鄉社頭鄉秀水鄉大村鄉福興鄉埔鹽鄉。八堡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位老翁來見施世榜,給予水利圖說;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果然成功。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資紀念。

建議 • 更多...
  

精選圖片

彰化孔廟大成殿
彰師大寶山校區


其他主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