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代市

日本千葉縣的市

八千代市(日语:八千代市やちよし Yachiyo shi */?)是千葉縣西北部葛南地域日语東葛地域的一。位于千葉县西北部内陸地区。人口約19万人位居千葉縣內第七。為住宅團地發源地,現在以東葉高速線沿線為中心進行住宅區開發。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26.6%(平成22年國勢調査)。

八千代市
八千代市
日文轉寫
 • 日文八千代市
 • 平假名やちよし
 • 罗马字Yachiyo-shi
京成玫瑰園
八千代市旗幟
市旗
八千代市徽章
市章
八千代市在千葉縣的位置
八千代市在千葉縣的位置
八千代市在日本的位置
八千代市
八千代市
八千代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35°43′21″N 140°06′00″E / 35.72242°N 140.09989°E / 35.72242; 140.09989
国家 日本
地方關東地方
都道府縣千葉縣
接鄰行政區千葉市花見川區)、佐倉市船橋市印西市白井市習志野市
面积
 • 总计52.17平方公里
人口(2021年5月1日)
 • 總計200,672人
 • 密度3,905人/平方公里
时区日本標準時間UTC+9
市編號12221-1
邮政编码276-8501
市役所地址八千代市大和田新田312番地5
電話號碼+81-47-483-1151
法人番號1000020122211
網站http://www.city.yachiyo.chiba.jp/

地理编辑

京成玫瑰園藝株式會社所運營的玫瑰花園(京成玫瑰園西洋式花園)
八千代市公所
周邊的舊軍事設施
  • 位居千葉縣西北部內陸。距離東京約33公里,距離千葉市約13公里
  • 地處下總台地日语下総台地新川日语印旛放水路南北縱斷市域,低地在新川周邊與印旛沼日语印旛沼附近的市北部。
  • 過去傳聞有阿蘇沼沼澤存在[1]

人口编辑

1975年,本市人口成長率在人口10萬人以上的都市中位居全國第一。當時居民多居住在京成線沿線。之後因東葉高速線通車,人口再次成長。現在除了東葉線,京成線沿線也開始進行都市更新與住宅開發,預計人口將持續成長至2025年[2],但近年人口成長已趨緩。

八千代市人口分布圖
八千代市與日本全國年齡別人口分布比較圖
(2005年資料)
八千代市的年齡、男女別人口分布圖
(2005年資料)
紫色是八千代市
綠色是全国
藍色是男性
紅色是女性
八千代市人口變化
1970年66,995人
1975年113,262人
1980年134,479人
1985年142,184人
1990年148,615人
1995年154,509人
2000年168,848人
2005年180,729人
2010年189,781人
2015年193,152人
2020年199,498人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中心日语統計センター提供之人口普查數據

鄰接自治體、行政區编辑

河川编辑

市內河川屬利根川水系。

  • 印旛放水路日语印旛放水路(新川、花見川) - 人工開鑿的一級河川。以大和田排水機場為界,印旛沼側稱新川、檢見川之濱側稱花見川。
    • 勝田川日语勝田川 - 一級河川。流經東南部、千葉市花見川區區界。
    • 高津川日语高津川 (千葉県) - 流過人口密度高的南部地區,為都市下水道。
      • 蘆太川 - 都市下水路。
    • 桑納川日语桑納川 - 一級河川。流經北部。
      • 花輪川 - 準用河川。水源在東葉高速鐵道車庫旁。
      • 石神川 - 一級河川。流經吉橋工業團地旁。
    • 神崎川日语神崎川 (千葉県) - 一級河川。流過北部白井市界。
      • 戶神川 - 一級河川。
    • 高野川 - 準用河川。佐倉市內稱小竹川日语小竹川(上小竹川),流經東部市界附近。

歷史编辑

  • 曾挖掘出舊石器時代遺跡,推測約3萬年前已有人類在此活動。
  • 中世曾築有米本城日语米本城,但在1558年城主村上綱清日语村上綱清自殺後廢城。
  • 江戶時代,此地為佐倉藩領、天領旗本領。成田街道日语成田街道大和田宿是成田山參拜客休息的宿場町
  • 1874年 - 現市域西南部收購成為陸軍習志野演習場日语習志野一部分。近年因舊日本陸軍軍用地發現毒氣彈,成為舊日本陸軍習志野駐屯地所在的船橋市習志野市等周邊自治體的重大議題[3][4]
  • 1889年 - 市町村制施行,成立千葉郡日语千葉郡大和田村(1891年施行町制)、同睦村、印旛郡阿蘇村。
  • 1923年 - 關東大地震後,高津地區發生自警團虐殺朝鮮人虐殺事件[5]。高津觀音寺內設有慰靈碑。
  • 1926年 - 第一條鐵路線京成線開通,設置京成大和田站
  • 1954年 - 大和田町日语大和田町 (千葉県)與睦村合併成立千葉郡八千代町。「八千代」是公開徵選所決定。同年合併印旛郡阿蘇村。
  • 1955年 - 日本住宅公團日语日本住宅公団打造日本第一座大規模住宅團地八千代台團地日语八千代台団地
  • 1956年 - 京成線八千代台站開業。
  • 1967年1月1日 - 與流山一同施行市制。千葉郡消滅。
  • 1968年 - 京成線勝田台站開業。
  • 1996年4月27日 - 東葉高速鐵道開業。市內設置八千代綠丘、八千代中央、村上、東葉勝田台四站。
  • 2000年 - 人口突破15萬人。

組成八千代市的舊町村编辑

變遷编辑

  • 1954年1月-千葉郡大和田町與千葉郡睦村合併成立千葉郡八千代町
  • 1954年4月-八千代町高津一部分(安生津)劃入千葉郡幕張町
  • 1954年9月-印旛郡阿蘇村併入千葉郡八千代町
  • 1956年11月-八千代町井野一部分劃入佐倉市
  • 1967年1月-市制施行,為八千代市(千葉郡消滅)
  • 1969年10月-佐倉市上志津一部分併入、千葉市橫戶町一部分併入,勝田一部分劃入千葉市
  • 1972年12月-千葉市橫戶町一部分併入
  • 1975年7月-佐倉市西志津一部分併入,勝田台一部分劃入佐倉市
  • 2001年6月-印西市船尾一部分併入,佐山一部分劃入印西市
  • 2004年1月-印西市船尾一部分併入,堀之內一部分劃入印西市

行政编辑

市長编辑

  • 秋葉就一日语秋葉就一(あきば しゅういち) - 2013年(平成25年)5月26日~。

警察编辑

  • 八千代警察署日语八千代警察署(管轄八千代市全域)
    大和田站前交番、勝田台交番、高津交番、村上站前交番、八千代台站前交番、八千代台東交番、八千代中央站前交番、八千代綠丘站前交番、米本交番、睦駐在所、村上駐在所

消防编辑

  • 八千代市消防本部日语八千代市消防本部
    • 中央消防署
      • 八千代台分署
    • 東消防署
      • 勝田台分署

國家機關编辑


立法编辑

市議會编辑

  • 席次:28名[6]
  • 任期:2015年(平成27年)1月15日~2019年(平成31年)1月14日
  • 議長:嵐芳隆 (あらし よしたか)[7]
  • 副議長:正田富美惠(しょうだ ふみえ)
黨派席次
市民俱樂部7
公明黨5
自由民主黨4
新眾人廣場4
日本共產黨3
新未來(民主黨2
未有派系議員(維新黨2
未有派系議員(無黨派)1

縣議會编辑

  • 選舉區:八千代市選舉區
  • 席次:3名
  • 任期:2015年(平成27年)4月30日~2019年(平成31年)4月29日[8]
姓名黨派當選次數
茂呂剛(もろ つよし)自由民主黨千葉縣議會議員會1
橫山秀明(よこやま ひであき)公明黨]千葉縣議會議員團2
石井敏雄(いしい としお)民主黨千葉縣議會議員會2

眾議院编辑

姓名黨派當選次數
小林鷹之日语小林鷹之自由民主黨2

經濟编辑

農業编辑

低地為稻作,台地則以栽種為主。八千代市產的梨在昭和時期以「阿蘇梨」之名出貨。以類別來看,蔬菜(菠菜胡蘿蔔等)占全市生產額一半,其次是畜牧業、梨等水果、。牛乳生產也十分興盛。

製造業编辑

工業區

主要商業設施编辑

設立本社的主要企業编辑

姊妹都市、提攜都市编辑

國內编辑

海外编辑

  • 泰勒美國德克薩斯州
    1992年5月16日在泰勒、同年8月23日在八千代市舉行姊妹城市簽字儀式。
  • 曼谷泰國
    2008年5月17日在八千代市舉行友好都市簽字儀式。

地域编辑

南部编辑

八千代市中較為悠久的市區。昭和後期大開發成為臥城,京成本線沿線是廣大的住宅區。

大和田地域

曾是成田街道的宿場町。具有歷史的舊市區。現在因開發已不見過去樣貌。北部有國道296號通過,是市役所、消防署所在地,住宅密度不高,仍可見農地。国道296號周邊有近郊型超市,京成大和田站前正在進行都市更新。

八千代台地域

本地有日本最早的住宅團地「八千代台團地日语八千代台団地」,是住宅團地發源地。八千代台站周邊住宅密集,是市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商業設施集中在車站周邊與道路沿線,高津川對岸的西北側是自衛隊習志野演習場日语習志野演習場

高津地域

鄰接自衛隊習志野演習場、以高津團地為中心的住宅區。中央有高津川。北部國道296號周邊有多條主要縣道,道路狹窄,交通量大。新木戶交差點等是著名塞車路段。

勝田台地域

勝 田台站、東葉勝田台站為中心的區域,中心地區為商店街。南部有住宅團地,北部有國道296號、西部有國道16號通過,交通便利。近新川及其支流勝田川,地 勢起伏較顯著。雖然鄰接佐倉市,但中心車站有2條鐵道路線停靠,市內利用人數位居第一,是佐倉市民聚集的據點地域。除了學生眾多,村上團地等北部市民也大 多是搭乘巴士或騎自行車前來,車站周邊設有許多自行車停車場。

中部编辑

東葉高速線通車以來,車站周邊陸續進行住宅區開發。村上、八千代中央、綠丘等車站沿線高層公寓林立,村上站前有Fululu Garden八千代日语フルルガーデン八千代山田電機等商業設施、八千代綠丘站前有永旺日语イオン (企業)TOHO影城日语TOHOシネマズ等商業設施。

綠丘地域

東葉高速線開通後形成的新興地區。除了東葉高速鉄鐵本社與車庫外,也有永旺與電影院等商業設施。與國道另一側的高津地域不同,是高層公寓林立的新興住宅區。西部是元來沼地,因有新川水系支流,地勢起伏明顯。現在正在進行區劃重整,進一步往西北部開發。


百合木(ゆりのき)台周邊地域

東葉高速線八千代中央站開業前開始建設團地,開業後周邊陸續開發為住宅區、建造高層公寓。鄰近大和田地域的地區是傳統的住宅區。南部因繞道等道路匯集,交通量大。區內除了八千代郵便局日语八千代郵便局 (千葉県)、八千代警察署、八千代市消防本部等行政機關,以及市民會館與八千代總合運動公園,是本市核心之一。新川旁多水田。

村上地域

國道16號線周邊有伊藤洋華堂、Izumiya等商業設施。村上站開業後周邊進行住宅地開發。地域中央是村上團地,村上綠地公園東側是上高野工業團地。村上團地周邊有許多高校。北部除了主要道路周邊以外,多樹林與果樹園,等栽培興盛。

大和田新田東北地域

八千代綠丘站、八千代中央站之間的區域。遠離車站的地方住宅稀少。本區有八千代工業團地、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八千代醫療中心日语東京女子医科大学八千代医療センター、京成玫瑰園。

北部编辑

遠離車站,除米本團地、大學町住宅區外多為農地。以近郊農業為主。本地區有秀明大學、東京成德大學。

市內主要團地编辑

  • 八千代台團地日语八千代台団地
  • 八千代台西團地
  • 高津團地
  • 百合木台團地
  • 村上團地
  • 米本團地
  • 勝田台日语勝田台團地

教育编辑

圖書館编辑

  • 八千代市立大和田圖書館
  • 八千代市立八千代台圖書館
  • 八千代市立勝田台圖書館
  • 八千代市立綠丘圖書館
  • 八千代市立中央圖書館(暫名)計畫、建設中

小學校编辑

  • 八千代市立大和田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大和田南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大和田西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睦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阿蘇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村上小學校日语八千代市立村上小学校
  • 八千代市立村上東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村上北小學校日语八千代市立村上北小学校
  • 八千代市立八千代台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八千代台東小學校日语八千代市立八千代台東小学校
  • 八千代市立八千代台西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綠丘(みどりが丘)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八千代台東第二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勝田台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勝田台南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米本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米本南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高津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西高津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南高津小學校
  • 八千代市立新木戶小學校日语八千代市立新木戸小学校
  • 八千代市立萱田小學校日语八千代市立萱田小学校
  • 八千代市立萱田南小學校

中學校编辑

高等學校编辑

特別支援學校编辑

  • 千葉縣立八千代特別支援學校

專修學校编辑

大學编辑

秀明大学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京成電鐵
東葉高速鐵道

路線巴士编辑

道路编辑

  • 其他

觀光编辑

  • 京成玫瑰園日语京成バラ園芸
  • 道之驛八千代日语道の駅やちよ
  • 八千代故鄉親子祭 - 每年8月最後一個周六於新川村上橋舉行的夏祭。
  • 新川遊步道 - 印旛放水路(印旛沼~檢見川濱)的步道,八千代市管理的區段為阿宗橋~大和田排水機場之間。暱稱新川自行車道。

出身人士编辑

備註编辑

  1. ^ 佐倉風土記
  2. ^ 沿線地域の将来動向[永久失效連結]
  3. ^ 防衛省:習志野演習場に係る旧軍毒ガス弾等の環境調査について.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3). 
  4. ^ 八千代市:「習志野演習場」における旧軍毒ガス弾等の環境調査について.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5. ^ 資料 関東大震災人権救済申立事件調査報告書 日弁連.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6. ^ 議員名簿. 八千代議会事務局庶務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7. ^ 正副議長. 八千代議会事務局庶務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8. ^ 平成23年中に実施された選挙/千葉県. [2015-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