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川區

日本東京的行政區

(重定向自荒川区

荒川区(日语:荒川区あらかわく Arakawa ku */?)是日本東京都區部之中的一个行政区。

荒川區
荒川区
特別區
日文轉寫
 • 日文荒川区
 • 平假名あらかわく
 • 罗马字Arakawa-ku
諏方神社
荒川區旗幟
區旗
荒川區區章
區章
荒川區在東京都的位置
荒川區在東京都的位置
荒川區在日本的位置
荒川區
荒川區
荒川區在日本的位置
坐标:35°44′10″N 139°47′00″E / 35.73611°N 139.78339°E / 35.73611; 139.78339
国家 日本
地方關東地方
都道府縣東京都
接鄰行政區足立區北區文京區台東區墨田區
面积
 • 总计10.16平方公里
人口(2022年12月1日)
 • 總計216,900人
 • 密度21,265人/平方公里
象徵
 • 區樹櫻花
 • 區花杜鵑花
时区日本標準時間UTC+9
區編號13118-1
邮政编码116-8501
區役所地址荒川區荒川二丁目2番3號
電話號碼+81-3-3802-3111
法人番號7000020131181
網站荒川區役所官方網站

概要编辑

位於東京23區中央偏東北的位置,是東京特別區中町數最少的一區。

人口编辑

荒川區人口分布圖
荒川區與日本全國年齡別人口分布比較圖
(2005年資料)
荒川區的年齡、男女別人口分布圖
(2005年資料)
紫色是荒川區
綠色是全国
藍色是男性
紅色是女性
荒川區人口變化
1970年247,013人
1975年217,905人
1980年198,126人
1985年190,061人
1990年184,809人
1995年176,886人
2000年180,468人
2005年191,207人
2010年203,296人
2015年212,264人
2020年217,475人
資料來源:日本總務省統計中心日语統計センター提供之人口普查數據

日夜間人口编辑

2005年夜間人口(居住者)為191,163人,區外通勤者與通學生、居住者在內的區內日間人口為184,021人,是夜間人口的0.963倍。區內往區外的通勤者有152,183人,區外往區內的通勤者有47,835人[1]

地理编辑

位于东京都的北东部、东西细长、北部区境与隅田川相吻合。區內多為低地且平坦,日暮里地區有一部分屬山手台地。

河川、橋梁编辑

  • 隅田川:小台橋、尾久橋、尾竹橋、千住大橋、千住汐入大橋、水神大橋

相邻接的行政区编辑

歷史编辑

江戶時代為農村,明治時代起運用荒川水力,開始工業化。

1932年10月1日,隨著東京市域擴張,北豐島郡南千住町、三河島町、尾久町、日暮里町合併成立東京市荒川區。在1945年以前,本區一直是東京市內人口最多的一區(當時人口約28萬〜32萬人)。

1947年5月3日,地方自治法施行,荒川區成為特別區

現在的荒川區是有著濃厚下町風情的一區,近年針對工廠舊址進行許多大規模再開發與公園整建。尤其南千住地區的再開發是都內規模最大。隨著大型公寓建設浪潮的持續,以前流失的人口逐漸回流。

地名由來编辑

來自於河川名的「荒川」。在「荒川放水路」成為荒川主流以前,隅田川稱為荒川。

大事件编辑

地域编辑

區內有52町,在東京23區屬於町數較少的一區[2]

地名
地域名

行政编辑

區長编辑

  • 西川太一郎(にしかわ たいいちろう)2004年11月14日〜,第三任

區議會编辑

  • 區議會議長:小坂眞三(2012年5月29日就任)
  • 區議會席次:32(任期至2015年4月30日)

環境議題编辑

參加第6回打造永續地域社會日本環境首都會議(持続可能な地域社会をつくる日本の環境首都コンテスト)。

財政狀況编辑

財政需求交付金(補助金)比例超過60%(補助額在23區中名列第11位)。

自治體排名编辑

在每年日經BP社等媒體發表的全國自治體排名中,其行政服務排名一直位居前位。

2008年(平成20年)度資訊化與教育領域中,是全國市區町村第一,育兒環境名列全國第二。[3]

象徵角色编辑

  • あら坊、あらみぃ

交流自治體编辑

國內编辑

詳情請參照[1]

海外编辑

教育编辑

大學编辑

高等學校编辑

  • 開成高等學校
  • 北豐島高等學校
  • 荒川工業高等學校
  • 竹台高等學校

中學校编辑

  • 荒川區立第一中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三中學校
  • 荒川區立第四中學校
  • 荒川區立第五中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七中學校
  • 荒川區立第九中學校
  • 荒川區立尾久八幡中學校
  • 荒川區立南千住第二中學校
  • 荒川區立原中學校
  • 荒川區立諏訪台中學校
  • 開成中學校

小學校编辑

  • 荒川區立瑞光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二瑞光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三瑞光小學校
  • 荒川區立汐入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六瑞光小學校
  • 荒川區立峽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二峽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三峽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四峽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五峽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七峡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九峽田小學校
  • 荒川區立尾久小學校
  • 荒川區立尾久西小學校
  • 荒川區立尾久第六小學校
  • 赤土小學校
  • 荒川區立大門小學校
  • 荒川區立尾久宮前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一日暮里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二日暮里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三日暮里小學校
  • 荒川區立第六日暮里小學校
  • 荒川區立日暮小學校(荒川区立ひぐらし小学校)

專修學校编辑

  • 國際理容美容專門學校
  • 學校法人日本醫科學總合學院
  • 中央醫療學園專門學校
  • 東京針織時裝學院(東京ニットファッションアカデミー)
  • 道灌山學園保育福祉專門學校

其他學校编辑

  • 東京朝鮮第1幼初中級學校中級部
  • 東京朝鮮第1幼初中級學校初級部

公共機關编辑

警察编辑

  • 荒川警察署
    • 町屋交番
    • 町屋二丁目交番
    • 町屋五丁目交番
    • 峽田交番
    • 三河島站前交番
    • 日暮里本通交番
    • 東日暮里交番
    • 西日暮里六丁目交番
    • 日暮里站前交番
    • 西日暮里站前交番
  • 尾久警察署
    • 熊野前交番
    • 尾竹橋交番
    • 赤土交番
    • 西尾久交番
    • 荒川遊園前交番
  • 南千住警察署
    • 南千住站東口交番
    • 南千住一丁目交番
    • 天王前交番
    • 南千住八丁目交番
    • 南千住三丁目交番
    • 南千住地域安全中心

消防编辑

  • 荒川消防署
    • 音無川消防出張所
    • 日暮里消防出張所
    • 汐入消防出張所
    • 南千住消防出張所
  • 尾久消防署
    • 小竹橋消防出張所
    • 下尾久消防出張所

郵局编辑

集配郵局编辑

  • 荒川郵便局

交通编辑

鐵路编辑

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
東京都交通局東京都電車
東京都交通局
東京地下鐵
京成電鐵
首都圈新都市鐵道

貨物鐵路编辑

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

路線巴士编辑

水上巴士编辑

道路编辑

觀光、休閒编辑

神社编辑

  • 尾久八幡神社(西尾久三丁目)
  • 諏方神社(西日暮里三丁目)
  • 稻荷神社(荒川三丁目)
  • 稻荷神社(町屋二丁目)
  • 胡錄神社(南千住八丁目)
  • 素盞雄神社(南千住六丁目)
  • 猿田彦神社(東日暮里三丁目)
  • 石濱神社(南千住三丁目)

编辑

公園编辑

  • 尾久之原公園
  • 汐入公園

會廳、文化設施编辑

  • Sunpearl荒川(サンパール荒川,荒川區民會館)
  • act21(アクト21)
  • 日暮里SUNNY HALL(日暮里サニーホール)
  • 荒川故鄉文化館(荒川ふるさと文化館)
  • 生涯學習中心
  • 天文館
  • move町屋(ムーブ町屋)
  • 町屋文化中心
  • 荒川總合運動中心

娛樂設施编辑

  • 荒川遊園(あらかわ遊園)-隅田川
  • 荒川區運動中心

知名人士编辑

藝能编辑

體育编辑

以荒川區為舞台的作品编辑

醫療機關编辑

2009年1月,本司的東京都指定二次救急醫療機關如下。

  •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東醫療中心(西尾久2-1-10、東京都災害據點醫院)
  • 岡田醫院(荒川5-3-1)
  • 木村醫院(町屋2-3-7)
  • 佐藤醫院(西尾久5-7-1)

防災對策编辑

  • 東京都災害據點醫院-478床
  • 避難所-61處
  • 避難所收容人員-118,016人
  • 給水據點保障水量-34,800m3
  • 室外擴音器-104處
  • 儲存倉庫-40處
  • 街頭消火器-約4,700支
  • 消防幫浦車-18台
  • 救護車-6台

車牌號碼编辑

本區屬足立號碼(東京運輸支局)。

備註编辑

  1. ^ 平成17年国勢調査による東京都の昼間人口:2005. 東京都総務局統計部人口統計課. 平成20年: 128,129ページ. OCLC 404318859. 
  2. ^ 東京都総務局統計部人口統計課 編集・発行「住民基本台帳による東京都の世帯と人口」平成22年1月分、平成22年3月発行、P.22より
  3. ^ 全国自治体ランキング 荒川区公式ホームページ. [2013-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