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星

带外行星

外行星太陽系內軌道在主小行星帶外側的行星,因此所指的就是氣態巨行星。依照它們與太陽的距離,依序為:

  • 木星: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擁有4顆非常大的衛星
  • 土星:太陽系第2大的行星,有著巨大且明亮的環系統。
  • 天王星:太陽系第3大的行星,但質量卻是4顆外行星中最低的[1]。它的自轉軸非常傾斜,幾乎是躺在它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
  • 海王星:太陽系第4大的行星,體積是外行星中最小的,但質量是第3大。它有一顆逆行的大衛星和許多小衛星。

所有的外行星都有環,但除了土星,所有的環從地球看都非常的黯淡[1]

這些氣態巨行星的另一個特性是他們都有很多的天然衛星,其中的兩顆衛星,佳麗美德泰坦水星這顆行星還要大。這一對和埃歐歐羅巴卡利斯多崔頓,也都比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大。

這一區域的空間也被為數眾多的半人馬小行星特洛伊小行星彗星充斥著。

冥王星從它在1930年被發現後一直被認為是外行星,直到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定義行星後,才被歸類為矮行星。(參見:古柏帶)。

探測编辑

伽利略探針在1995年被扔進木星大氣。它由伽利略號探測器攜帶前往木星系統,在那兒被釋放,並在高速進入大氣層之後倖存了57分鐘。

包括先鋒10號先鋒11號航海家1號航海家2號尤里西斯號伽利略號探測器卡西尼-惠更斯號新視野號都已經親臨現場探測過。環繞木星的朱諾號和環繞土星的卡西尼號是現在正在進行的探測,計畫的任務還可能包括外行星旗艦任務;還有其它項的建議,像是天王星軌道探測器。卡西尼號和新視野號都曾經飛掠過木星。

使探測外行星容易得多的一項突破概念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助推[2]。在1960年代發現太空船接近像木星這樣的行星時,可以被加速到更高的速度。這允許小推力的火箭也可以用來發射外行星探測器[2]

另一種有前途的技術,是在深空1號上實驗的離子引擎。離子引擎可以比現在使用的化學燃料火箭推進劑更有效率[2]

太空船探測摘要
太空船發射
(年)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結束
(年)
先鋒10號1972飛越2003
先鋒11號1973飛越飛越1995
航海家1號1977飛越飛越
航海家2號1977飛越飛越飛越飛越
伽利略號1989軌道2003
伽利略探針1989進入1995
尤利西斯號1990飛越2009
卡西尼號1997飛越軌道
新視野號2006飛越
朱諾號2011軌道

任務概念编辑

卡西尼-惠更斯號拍攝的土星北半球實際影像。
航海家1號在1979年2月25日拍攝的木星大紅斑。

任務概念列表:

  • 阿爾戈號[3] - 飛越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古柏帶。
  • AVIATR(泰坦飛機)[4]
  • Chiron Orbiter Mission Concept Study[5]
  • Enceladus Flyby & Sample Return Concept Studies[5]
  • Enceladus Orbiter Concept Study[5]
  • Europa Flyby[6]
  • Europa Flyby Study[7]
  • Europa Lander[6]
  • Europa Lander Study[7]
  • Europa Orbiter[6]
  • Exploration of Jovian Atmosphere Using Nuclear Ramjet Flyer[8]
  • Ganymede Orbiter Concept Study[5]
  • Io Observer Concept Study[5]
  • Journey to Enceladus and Titan英语Journey to Enceladus and Titan (JET)[9]
  • Jupiter Europa Orbiter Study[5]
  • Life Investigation For Enceladus (LIFE) - flyby sample return for Enceladus and Saturn's E-ring.[10]
  • Neptune-Triton-Kuiper Belt Objects Mission Concept Study[5]
  • Saturn Atmospheric Entry Probe Study[5]
  • Saturn Ring Observer Concept Study[5]
  • Titan Lake Probe Concept Study[5]
  • 土衛六-土星系統任務[5]
  • Titan Rover[11]
  • Trojan Tour Concept Study[5]
  • Uranus and Neptune Orbiter and Probe Concept Studies[5]
  • 天王星軌道探測器
  • Uranus Pathfinder英语Uranus Pathfinder[12]

相關條目编辑

 
Search Wikimedia Commons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How big is Neptune? - space.com. Space.com. 2015 [2016-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The 2nd-largest planet is Saturn, 3rd-largest is Uranus, 4th-largest is Neptune, while 2nd-most massive planet is Saturn, 3rd-most massive is Neptune, but 4th-most massive is Uranus.
  2. ^ 2.0 2.1 2.2 Basics of Spaceflight - Chapter 4. Interplanetary Trajectories. [2016-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7). 
  3. ^ Argo - A Voyage Through the Outer Solar System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3). 
  4. ^ AVIATR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2).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Planetary Science Decadal Survey Mission & Technology Studies.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8). 
  6. ^ 6.0 6.1 6.2 March 2012 OPAG Meeting.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7. ^ 7.0 7.1 OPAG. [2016-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8. ^ G. Maise - Exploration of Jovian Atmosphere Using Nuclear Ramjet Flyer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9. ^ JET - Cost Capped Titan-Enceladus Proposal.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 
  10. ^ Tsou, et al. - LIFE link courtesy of Future Planetary Explor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ARPS Enabled Titan Rover Concept with Inflatable Wheels (PDF). [2016-1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06). 
  12. ^ Uranus Pathfinder. [2016-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進階讀物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