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起东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大中華地區中學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書輯錄。

1934年出版的线装《古文观止》

编歷编辑

康熙十五年(1676年),吳乘權在福州教授學習古文。除參與選編《古文觀止》外,還同周之炯、周之燦一起採用朱熹《通鑒綱目》體例,編過一個歷史普及讀本——《綱鑒易知錄》。吳大職,字調侯,也是嗜古學而才器過人。一生的主要經歷,是在家鄉同叔父一道教書。二吳編撰《古文觀止》費時有年。初時只是為給童子講授古文編了一些講義。後來逐年講授,對古文見解越來越深,講義越編越精,以致「好事者手錄」而去,「鄉先生」讀後有「觀止」之歎,勸他們「付之剞劂以公之於世」。這樣,他們才「輯平日之所課業者若干首」為一書。書稿編好後,即寄往歸化(今呼和浩特市)請吳興祚審閱。興祚,字伯成,號留村,為乘權伯父。他官至兩廣總督,時任漢軍副都統。他「披閱數過」,以為此書於初學古文者大為有益。

康熙三十四年端午節(1695年6月16日),吳興祚為書做序,且「亟命付諸梨棗」,因此就有了《古文觀止》最早的刻本。

释名编辑

古文出自唐代文人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与六朝时期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的概念。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流行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文风,韓愈又提出「有道即有文」、「文以載道」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后来古文成为文言文的代称。古文观止虽然以古文为名号,但并不排斥骈文,一些精彩的骈文如《阿房宫赋》等也收录在文集中。

观止典出《左传》的“季札观周乐”一节: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韶箫》之后,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指韶箫是音乐水平的顶峰,欣赏过之后便不再欣赏其他音乐了。

二吴将文集取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版本编辑

  • 《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鐫版。
  • 《古文觀止》,王文濡校勘,上海中華書局,民國五年[1916]。
  • 《言文一貫古文觀止》一二卷,上海文明書局,民國十年三月初版,二十一年八月十三版。
  • 《增批古文觀止》,上海文明書局,民國十四年[1925]。
  • 《新體廣註古文觀止》一二卷,黃築巖、劉再蘇註釋,上海世界書局石印本,民國二十一年(1932)[1]
  • 《言文對照詳細註解古文觀止》12卷,曹國鋒譯註,香港 : 萬象,民國三十三年[1944]。
  • 《攷正古文觀止》,姚稚翔譯註,上海 : 春明書店,民國三十七年一月。
  • 《考正古文觀止》,重慶市:復亞,蓉版民國三十六年[1947]。
  • 《古文觀止》,上海國學研究社出版,民國三十六年[1947]。
  • 《古文觀止》,香港:萬眾出版,民國三十八年[1949]。
  • 《廣語註譯古文觀止》12卷,宋晶如註譯,臺北世界書局,民國四十二年[1953]。
  • 《言文對照詳細註解古文觀止》12卷,曹國鋒譯註,臺北 : 大中國圖書,民國四十八年[1959]。
  • 《古文觀止》,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新華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新1版,1959年
  • 《新譯古文觀止》十二卷,謝冰瑩等註譯、張孝裕注音 ,臺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年[1971]。
  • 《古文观止》,岳麓书社出版 ,1982年。

篇目编辑

古文观止录文二百二十二篇,依照时间序列分为十二卷。

卷一 周文编辑

  • 卷之一:文,录《左传》各篇章
篇次篇目作者出處名句備註
鄭伯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共叔段之亂
周鄭交質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石碏諫寵州吁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臧僖伯諫觀魚》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
鄭莊公戒飭守臣》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臧哀伯諫納鼎》左丘明《左傳‧桓公二年》
季梁諫追楚師》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曹劌論戰》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長勺之戰
齊桓公屈完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宮之奇諫假道》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假道伐虢
十一齊桓下拜受胙》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
十二陰飴甥秦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五年》
十三子魚論戰》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十四寺人披文公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十五介之推不言祿》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十六展喜犒師》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十七燭之武退秦師》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秦國晉國崤之戰
十八蹇叔哭師》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爲,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秦晉崤之戰

卷二 周文编辑

  • 卷之二:周文,录《左传》各篇章
篇次篇目作者出處名句備註
鄭子家趙宣子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
王孫滿楚子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在德不在鼎。問鼎中原」的典故
《齊國佐不辱命》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
《楚歸晉知罃左丘明《左傳‧成公三年》
呂相絕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
駒支不屈於晉》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
祁奚請免叔向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子產范宣子輕幣》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晏子不死難》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季札觀周樂》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十一《子產壞晉館垣》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十二《子產論尹何為邑》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十三《子產卻楚逆女以兵》左丘明《左傳‧昭公元年》
十四子革靈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
十五《子產論政寬猛》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年》
十六成》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吳國攻越國之戰夫差勾踐越國滅吳國之戰(句踐復國)

卷三 周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出處名句備註
祭公諫征犬戎》國語
召公諫厲王止謗》《國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襄王不許請隧》《國語》
單子知陳必亡》《國語》
展禽論祀爰居》《國語》
《里革斷罟匡君》《國語》
《敬姜論勞逸》《國語》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叔向賀貧》《國語》
《王孫圉論楚寶》《國語》
《諸稽郢行成於吳》《國語》
十一《申胥諫許越成》《國語》
十二《春王正月》公羊高公羊傳
十三《宋人及楚人平》公羊高《公羊傳》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十四《吳子使札來聘》公羊高《公羊傳》
十五《鄭伯克段于鄢》穀梁子穀梁傳
十六《虞師晉師滅夏陽》穀梁子《穀梁傳》脣亡則齒寒。
十七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禮記·檀弓》
十八《曾子易簀》《禮記·檀弓》
十九有子之言似夫子《禮記·檀弓》
二十《公子重耳對秦客》《禮記·檀弓》
二十一《杜簣揚觶》《禮記·檀弓》
二十二《晉獻文子成室》《禮記·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趙武趙氏孤兒下宮之難

卷四 秦文、楚辭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出處名句備註
蘇秦連橫說秦》戰國策“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縱橫家合縱連橫
司馬錯論伐蜀》《戰國策》“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范雎說秦王》《戰國策》遠交近攻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顏斶說齊王》《戰國策》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真正以自虞。
馮諼孟嘗君《戰國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孟嘗君馮諼、狡兔三窟
趙威后問齊使》《戰國策》
莊辛論幸臣》《戰國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觸讋說趙太后》《戰國策》今本改為觸龍
魯仲連義不帝秦》《戰國策》“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十一魯共公擇言》《戰國策》
十二唐雎信陵君《戰國策》
十三《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十四樂毅燕王書》《戰國策》
十五諫逐客書李斯“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十六《卜居》屈原楚辭
十七《宋玉對楚王問》宋玉楚辭

卷五 漢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出處名句備註
五帝本紀贊》司馬遷史記“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項羽本紀贊》司馬遷《史記》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秦楚之際月表》司馬遷《史記》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贊》司馬遷《史記》“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外戚世家序》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司馬遷《史記》
列傳》司馬遷《史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屈原列傳》司馬遷《史記》“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楚辭
酷吏列傳序》司馬遷《史記》
十一游俠列傳序》司馬遷《史記》
十二《滑稽列傳》司馬遷《史記》“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十三《貨殖列傳序》司馬遷《史記》
十四《太史公自序》司馬遷《史記》“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十五報任少卿書司馬遷“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卷六 漢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高帝求賢詔》漢高祖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
《文帝議佐百姓詔》漢文帝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漢景帝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漢武帝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過秦論上賈誼“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治安策一賈誼
《論貴粟疏》晁錯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獄中上梁王書》鄒陽
《上書諫獵》司馬相如
《答蘇武書》舊題李陵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十一《尚德緩刑書》路溫舒
十二《報孫會宗書》楊惲故道不同,不相為謀。
十三《光武帝臨淄勞耿弇》漢光武帝“有志者事竟成。”
十四《诫兄子嚴敦書》馬援“画虎不成反类狗。”
十五前出師表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十六後出師表諸葛亮“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明清文人認為此文是偽造的。

卷七 六朝唐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陳情表李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蘭亭集序王羲之“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歸去來辭》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桃花源記陶淵明“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毎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北山移文》孔稚珪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滕王閣序王勃“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與韓荊州書》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徧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十一《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十二《弔古戰場文》李華“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歿,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何依?”

十三《陋室銘》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十四阿房宮賦杜牧“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十五《原道》韓愈“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十六《原毀》韓愈“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十七《獲麟解》韓愈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
十八《雜說一》韓愈
十九《雜說四》韓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卷八 唐文编辑

  • 卷之八:唐文,录韩愈文章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師說韓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進學解韓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圬者王承福傳韓愈
諱辯韓愈
爭臣論韓愈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韓愈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韓愈
與于襄陽書韓愈
與陳給事書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韓愈
十一送孟東野序韓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十二送李愿歸盤谷序韓愈
十三送董邵南序韓愈
十四送楊少尹序韓愈
十五送石處士序韓愈
十六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韓愈
十七祭十二郎文韓愈“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十八祭鱷魚文韓愈
十九柳子厚墓誌銘韓愈

卷九 唐宋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駁復讎議柳宗元不忘讎,孝也;不愛死,義也。
桐葉封弟辨柳宗元
箕子碑柳宗元
捕蛇者說柳宗元“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永貞革新
梓人傳柳宗元
愚溪詩序柳宗元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柳宗元永州八記
小石城山記柳宗元永州八記
十一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
十二待漏院記王禹偁
十三黃岡竹樓記王禹偁
十四書洛陽名園記後李格非
十五嚴先生祠堂記范仲淹
十六岳陽樓記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十七諫院題名記司馬光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
十八義田記錢公輔
十九袁州州學記李覯
二十朋黨論歐陽修“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二十一縱囚論歐陽修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爲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

二十二釋祕演詩集序歐陽修

卷十 宋文编辑

  • 卷之十:宋文,录欧阳修、三苏文章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梅聖俞詩集序歐陽修
送楊寘序歐陽修
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新五代史
五代史宦者傳論歐陽修新五代史
相州晝錦堂記歐陽修
豐樂亭記歐陽修
醉翁亭記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秋聲賦歐陽修“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祭石曼卿文歐陽修
瀧岡阡表歐陽修“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十一管仲論蘇洵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後有以死。
十二辨奸論蘇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十三心術蘇洵“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十四張益州畫像記蘇洵
十五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

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蘇軾應試所作之文之一
十六范增論蘇軾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合則留,不合即去。

十七留侯論蘇軾“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張良
十八賈誼論蘇軾“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十九鼂錯論蘇軾“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卷十一 宋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上梅直講書蘇軾
喜雨亭記蘇軾「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一雨三日,伊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然;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為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凌虛臺記蘇軾
超然臺記蘇軾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蘇軾被貶至黃州時應其弟蘇轍所文
放鶴亭記蘇軾
石鐘山記蘇軾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蘇軾緬懷韓愈而作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蘇軾
前赤壁賦蘇軾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蘇軾被貶至黃州時所作
後赤壁賦蘇軾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被貶至黃州時所作
十一三槐堂銘蘇軾
十二方山子傳蘇軾
十三六國論蘇轍「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之篇是蘇洵所寫的,然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各寫有《六國論》,因此可能被混淆。
十四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十五黃州快哉亭記蘇轍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蘇轍被貶時所作,與其兄〈超然臺記〉約莫同時,皆是被貶時所作。
十六寄歐陽舍人書曾鞏
十七贈黎安二生序曾鞏
十八讀孟嘗君傳王安石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十九同學一首別子固王安石
二十遊褒禪山記王安石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二十一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王安石士固有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無衆人之求,而有所待於後世者也,其齟齬固宜。若夫智謀功名之士,窺時俯仰,以赴勢利之會,而輒不遇者,乃亦不可勝數。辯足以移萬物,而窮於用說之時;謀足以奪三軍,而辱於右武之國,此又何說哉?

卷十二 明文编辑

篇次篇目作者名句備註
送天台陳庭學序宋濂
閱江樓記宋濂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賣柑者言劉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收錄於《郁離子》中
深慮論方孝孺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歟?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良医之子,多死於病;良巫之子,多死於鬼。彼岂工於活人而拙於活己之子哉?乃工於谋人而拙於谋天也。
豫讓論方孝孺
親政篇王鏊
尊經閣記王守仁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象祠記王守仁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瘞旅文王守仁
十一信陵君救趙論唐順之
十二報劉一丈書宗臣
十三吳山圖記歸有光
十四滄浪亭記歸有光
十五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十六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王世貞
十七徐文長傳袁宏道
十八五人墓碑記張溥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翦髮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評價编辑

  • 《古文观止》漏选了辞赋和记事散文中的许多名篇,受到不少人的批评。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批评忽视了《古文观止》的选材标准,有偏颇之处。[來源請求]
  • 鲁迅评论道:“评选的本子,影响于后来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还远在名家的专集之上,我想,这许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们也该留意的罢。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
  • 李克强的老师李诚(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管理员)斥《古文观止》为“村书”,转而给李克强开出《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的书单[2]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按:烏拉圭贈與國家圖書館藏書
  2. ^ 李克强. 追忆李诚先生. 安徽日报. 1997年5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20日).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