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卫

十六卫中国古代官制,主要是两宋中央禁軍管理機構的統稱。

隋唐宋十六衛编辑

隋文帝府兵制為依託,設置十二府統領禁衛军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為十二衛,加上管理侍衛左右和公衛門禁、不領府兵的左右備身、左右監門,號稱十六衛[1]。每衛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下設長史錄事參軍兵曹參軍、騎曹參軍、鎧曹參軍。

隋唐十六衛管理內府(親衛府、勛衛府、翊衛府)、外府(折衝府)府兵,掌管宮掖禁衛、京城巡警、京畿烽候道路、督攝隊仗。中唐以後,府兵制至廢止,以彍騎充當宿衛,彍騎之後,神策軍等北衙十军取代。十六衛為虛名。宋朝稱之為環衛官金朝元朝設立元帥府都督府,十六衛廢除。

十六衛職守编辑

  • 左右衛-掌宮禁宿衛,總領內、外府府兵,及十六衛兵員配發管理,為十六衛核心。
  • 左右武衛-掌宮禁宿衛。
  • 左右驍衛-掌宮禁宿衛,十六衛中的騎射部隊(豹骑)。
  • 左右威衛-掌宮禁宿衛。
  • 左右領軍衛-掌宮禁宿衛,十六衛中的弓兵部隊(射聲)。
  • 左右金吾衛-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
  • 左右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及門籍。
  • 左右千牛衛-掌侍衛及供御兵仗。

名稱變動编辑

武周(684-705)
隋文帝(607年)622年660年662年670年武周(684-705)神龍之後
左卫府左翊卫府左卫
右卫府右翊卫府右卫
左武卫府左武卫左鷹揚卫左武卫
右武卫府右武卫右鷹揚卫右武卫
左武候府左候衛府左武候衛左金吾卫
右武候府右候衛府右武候衛右金吾卫
左領左右府左備身府左府左千牛府左奉宸衛左千牛衛
左騎衛府左骁騎卫左骁卫左骁騎卫左武威卫左骁卫
右領左右府右備身府右府右千牛府右奉宸衛右千牛衛
右騎衛府右骁騎卫右骁卫右骁騎卫右武威卫右骁卫
左監門府左监门卫
右監門府右监门卫
左領軍府左屯衛府左威卫左武威卫左威卫左豹韜卫左威卫
左御卫府左領軍卫左戎衛左領軍卫左玉钤卫左领军卫
右領軍府右屯衛府右威卫右武威卫右威卫右豹韜卫右威卫
右御卫府右領軍卫右戎衛右領軍卫右玉钤卫右领军卫

明朝十二衛编辑

明初洪武年間,京衛上直衛設十二衛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后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后衛、虎賁左衛、京衛上宿衛。不隸屬五軍都督府永樂之後,擴充至二十六衛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篡位成功,本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擢升下列北平燕王三護衛為親軍

永樂四年再擢升原北平都指揮使司七衛為親軍:

  • 燕山左衛-衛戍東華門左右至東安門左右。
  • 燕山右衛-衛戍西華門左右至西安門左右。
  • 燕山前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大興左衛-衛戍玄武門左右至北安門左右。
  • 濟陽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濟州衛-衛戍午門達承天門左右,逮長安左右門,至皇城東西。
  • 通州衛-原北平都指揮使司「安吉衛」,衛戍玄武門左右至北安門左右。

宣德八年設以下四衛,掌隨駕護衛:

  • 騰驤左衛
  • 騰驤右衛-舊為神武前衛。
  • 武驤左衛
  • 武驤右衛

以上二十六衛俱稱親軍都指揮使司,不屬五軍都督府管轄。

参考文献编辑

  1. ^ 徐连达 (编). 中国官制大辞典. 上海: 上海大学. 2010: 5–6. ISBN 978-7-81118-556-0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