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遺傳單倍型的類型

(重定向自父系单倍群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是利用Y染色体遺傳變異特性進行人類學研究的一門科學,主要用于研究人類的“非洲起源論”及以後的種群分布的遺傳學證據。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主要分支與地理分佈

理论基础编辑

Y染色體
物種Homo sapiens
基因數量78

人類有23對46条染色体,其中22對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對為性染色体,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所以研究Y染色体,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關係上的迁徙和发展。

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是根据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的不同把全部现代智人分为不同类型,用从A到T的字母作为索引,使用数字和小写字母来进一步细分。谱系树中的父节点代表的对应基因突变是所有子节点共有的,但反之不然。

Y染色体亚当,在遗传学上是理论上人类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10-20万年前。

智人及近亲支序图编辑

研究显示,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体与线粒体曾被智人替换。[1]

约70万年前男性
约50万年前男性

丹尼索瓦人

早期尼安德特人

约37万年前智人男性

晚期尼安德特人

智人

支序图编辑

单倍群类型A00-T

单倍型类群 A00

单倍型类群 A0

单倍型类群 A1

BT

单倍型类群 B

CT
DE

单倍型类群 D

单倍型类群 E

CF

单倍型类群 C

单倍型类群 F

单倍型类群 F1-F4

单倍型类群 G

单倍型类群 H

IJK
单倍型类群 IJ

单倍型类群 I

单倍型类群 J

单倍型类群 K

K*

LT

单倍型类群 L

单倍型类群 T

MNOPS

单倍型类群 K1-K4

单倍型类群 M

单倍型类群 NO

单倍型类群 N

单倍型类群 O

单倍型类群 P

单倍型类群 Q

单倍型类群 R

单倍型类群 S

单倍型类群编辑

单倍型类群A 和 B编辑

单倍型类群A是非洲人的子单倍型类群,现代的所有单倍型类群起源点。BT是单倍型类群A的分支。 它有两个主要谱系,单倍型类群B和CT。

有M168 (CT)变异的单倍型类群编辑

定义突变分离CT(除A和B的所有单倍型类群)为M168和M294。这些突变早于“走出非洲”的迁移。DE突变的定义可能发生在非洲东北部,大约65000年前。[2] P143突变定义了单倍型类群CF。可能发生在那时,将现代人类带至亚洲南部海岸。

单倍型类群 F (G, H & IJK)编辑

单倍群F和其后代分布

单倍型类群F发现于大约90%的世界人口,但几乎完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IJ的突变对应于45000年前的一个中东或南亚地区的移民浪潮,随后迁移到欧洲 (克罗马儂人)。单倍型类群G,30000年前起源于中东地区,或更东的地区至巴基斯坦,并迁移至欧洲引发新石器革命。单倍型类群H可能30000-40000年前起源于印度,并随罗姆人迁移至西方。单倍型类群K在欧亚大陆, 澳洲和南太平洋分布极广。

单倍型类群 K (M9)编辑

单倍群K的分布

单倍型类群L主要分布于南亚。单倍型类群M则最流行于美拉尼西亚。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亚洲。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并扩散到西伯利亚北部和西部,最常见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少量分布于大洋洲中亚南亚。单倍型类群P引出了群组Q和R,并且很少发现在其未分化的阶段。很可能起源于中亚或阿尔泰地区。单倍型类群Q也起源于中亚,向东迁移到北美。

单倍型类群 NO (M214)编辑

单倍型类群 O分布

NO单倍型类群在35000-40000年前出现在东亚。单倍型类群N可能起源于亚洲东部并向北和向西传播于西伯利亚,高频分布于一些乌拉尔语系人群。单倍型类群O最常分布于东亚东南亚等。

  • 单倍型类群 NO (M214)35000-40000年前分离(极少发现)。
    • 单倍型类群 N (M231) 高频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高频分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波羅的語族人群、尤卡吉尔语系人群,雅库特人楚瓦什人等。低频分布于其他欧亚大陆北部、中部、东部人群等。
      • 单倍型类群 N1 (LLY22g)
    • 单倍型类群 O (M175) 主要分布于东亚、西伯利亚、中亚、东南亚、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
      • 单倍型类群 O1a (MSY2.2)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特别分布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人群、卡岱语人群、羌族和汉族。
      • 单倍型类群 O1b (P31, M268)
      • 单倍型类群 O2 (M122) 主要分布于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特别分布于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与藏族、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人群和喜玛拉雅地区人群如那加人群。

单倍型类群 P编辑

P是单倍群K的一个分支,单倍群NO是另一个分支。P-P295有两个分支:P1 (P-M45)和 P2 (P-B253)。P1是单倍群Q和单倍群R的祖先。Q-M242和R-M207,都有一个共同的标记M45。虽然今天东西伯利亚和中亚都有更多P*,但是P*(P295)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向北边迁移,分为单倍群R和单倍群Q,向欧洲和美洲迁徙。目前,单倍群Q和R包括很多欧洲人、美洲原住民、和南亚人。

单倍型类群 Q编辑

单倍型类群 Q分布

Q被定义由SNP M242。认为出现在大约35000-40000年前的中亚。单倍型类群Q的亚类型和定义变异,根据2008 ISOGG树[6]在下文提供。作为一种新型的Q系(Q5),在印度人中已经被低频率发现[7]

2008 ISOGG树

单倍型类群 R编辑

单倍群R和其后代分布

单倍型类群R的定义由SNP M207。大部分单倍型类群 R表现为R1a和R1b。R1a可能起源于欧亚大草原,伴随斯基泰人文化和原始印欧语人群的扩张。主要分布于中亚、南亚和东欧。R1b可能起源于中亚。在西欧占主导地位,也稀少分布在亚洲非洲。其子群R1b1a2 (M269)在现代欧洲人分布最常见,特别在西欧

  • 单倍型类群 R1 (M173) 分布于整个欧亚大陆西部
    • 单倍型类群 R1a (M17) 分布于中亚、南亚和欧洲中部、北部、东部
    • 单倍型类群 R1b (M343) 分布于西欧、西亚中亚北非乍得和北部喀麦隆
  • 单倍型类群 R2 (M124) 分布于南亚、高加索、中亚和东欧

单倍型类群在欧洲的时间发展编辑

单倍型类群可能年代可能原居地高分布人群
K40,000 年前南亚或西亚
T30,000 年前西亚
J30,000 年前西亚阿拉伯人(亚洲部分)
R28,000 年前中亚
E1b1b-M3526,000 年前东非
I25,000 年前巴爾幹
R1a121,000 年前南俄羅斯
R1b20,000 年前里海周边或中亚
E1b1b-M7818,000 年前埃及及利比亞
G17,000 年前高加索
I217,000 年前巴爾幹
J215,000 年前北部美索不达米亚
I2b13,000 年前中欧
N1c112,000 年前西伯利亞
I2a11,000 年前巴爾幹
R1b1b210,000 年前高加索西部或北部
J110,000 年前阿拉伯半島
E1b1b-V1310,000 年前巴爾幹阿爾巴利亞
I2b19,000 年前德國
I2a18,000 年前薩丁尼亞
I2a27,500 年前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
E1b1b-M815,500 年前马格里布柏柏尔人
I15,000 年前斯堪的纳维亚
R1b-L214,000 年前中部或东欧
R1b-S283,500 年前阿爾卑斯山一帶
R1b-S213,000 年前弗里西亚或中欧
I2b1a< 3,000 年前不列顛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Petr M, Hajdinjak M, Fu Q, Essel E, Rougier H, Crevecoeur I; et al.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Neanderthal and Denisovan Y chromosomes.. Science. 2020, 369 (6511): 1653–1656. PMID 32973032. doi:10.1126/science.abb6460. 
  2. ^ Karafet TM、 Mendez FL、 Meilerman MB、 Underhill PA、 Zegura SL、 Hammer MF. New binary polymorphisms reshape and increase resolution of the human Y chromosomal haplogroup tree. Genome Research. 2008, 18 (5): 830–8 [2012-10-19]. PMC 2336805 . PMID 18385274. doi:10.1101/gr.717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7). 
  3. ^ Passarino, Giuseppe; Cavalleri, Gianpiero L; Lin, Alice A; Cavalli-Sforza, LL; Børresen-Dale, AL; Underhill, PA. Different genetic components in the Norwegian population revealed by the analysis of mtDNA and Y chromosome polymorphisms.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2, 10 (9): 521–529. PMID 12173029. doi:10.1038/sj.ejhg.5200834. 
  4. ^ Karlsson, Andreas O; Wallerström, Thomas; Götherström, Anders; Holmlund, Gunilla. Y-chromosome diversity in Sweden – A long-time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6, 14 (8): 963–970. PMID 16724001. doi:10.1038/sj.ejhg.5201651. 
  5. ^ Xue, Yali; Zerjal, Tatiana; Bao, Weidong; Zhu, Suling; Shu, Qunfang; Xu, Jiujin; Du, Ruofu; Fu, Songbin; Li, Pu; Hurles, Matthew E; Yang, Huanming; Tyler-Smith, Chris. Male Demography in East Asia: A North–South Contrast in Human Population Expansion Times. Genetics. 1 April 2006, 172 (4): 2431–2439. PMC 1456369 . PMID 16489223. doi:10.1534/genetics.105.054270. 
  6. ^ Y-DNA Haplogroup Tree 201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netic Genealogy.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7. ^ Sharma, Swarkar; Rai, Ekta; Bhat, Audesh K; Bhanwer, Amarjit S; Bamezaicorresponding, Rameshwar NK. A novel subgroup Q5 of human Y-chromosomal 单倍型类群 Q in 印度. BMC Evol Biol. 2007, 7: 232. PMC 2258157 . PMID 18021436. doi:10.1186/1471-2148-7-232. 
  8. ^ Supplementary Table 2: NRY 单倍型类群 distribution in Han popula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online supplementary material for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Bo Wen et al。,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 Nature 431, 302-305 (16 September 2004)
  9. ^ Table 1: Y-chromosome haplotype frequencies in 49 欧亚大陆n populations, listed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reg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R。 Spencer Wells et al。, "The 欧亚大陆n Heartland: A continental perspective on Y-chromosome diversity," Proceedings of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ugust 28, 2001)
  10. ^ "Y-Chromosome Evidence for Differing Ancient Demographic Histories in美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ia-Catira Bortolini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3:524-539, 2003

外部連結编辑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进化树

Y染色体最近共同祖先
A
A1bA1a-T
A1aA2-T
A2A3BT
BCT
DECF
DECF
GHIJK
IJK
IJLTK(xLT)
LTMNOPS
ONQR

各族群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 著名的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