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铁路

(重定向自淮南线

淮南铁路安徽省淮南至位于长江边的芜湖裕溪口车站。淮南线现有正线317.5公里,站线152.4公里,特用线38.1公里,共设大小车站49个。

淮南铁路
概覽
營運地點 中国安徽省淮南市 合肥市 芜湖市
服務類型两用
起點站淮南站芜湖站
技術數據
路線等級国家一级铁路
路線長度317.5 km
最高速度120km/h
正線數目2(复线铁路
車站數目28
軌距1,435毫米標準軌)(标准轨
閉塞方式自动闭塞
运营信息
擁有者中国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
營運者中国铁路总公司上海铁路局

历史编辑

淮南铁路的修建是为了将淮南的煤炭运到长江边。线路的走向是程士范制订的,并由他出任淮南煤矿铁路工程处处长。1934年6月正式开工,1935年2月1日就即开通了淮南至合肥的客运班车,1935年12月12日竣工。因存在与津浦铁路侵权的问题,因此将原名“通江铁路”改称淮南煤矿铁路,路基按正规铁路设计,但铺设的是窄轨距的轻轨和相应的枕木。沿线设有20多个站,其中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和合肥这四个站比较大。

修建淮南铁路的全部资金由南京政府拨款。1937年10月26日,南京政府建設委員會将淮南铁路与淮南煤矿一起,让于隸屬宋子文財團的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成为私营企业,改稱淮南路礦公司,统一经营煤炭和鐵路。淮南路礦公司董事會由宋子文、張静江程士范杜月笙等12人组成。

建成后的淮南铁路采用由捷克引进了16台改进后的机车、300多辆煤车和1列客车,以九龙岗为中心,调度、管理、维修机构都设在九龙岗。

1938年春天,日軍進犯南京,南京政府下令對淮南铁路全线炸毁。1938年6月4日,日軍占领淮南礦區與鐵路;1939年4月21日,日本“興亞在華联络部”合并商辦大通礦与九龍崗礦,與汪精卫政府一起组合成淮南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總部設在上海,归日軍軍部控制。这时的鐵路運输已被破壞,用人力或馬在鐵道上拉煤車将礦上生產出来的煤到田家庵碼頭。

1940年,由日軍華東铁路株式会社修复九龍崗到裕溪口的鐵路,並調用32台機車,恢復从九龍崗至田家庵、九龍崗至裕溪口的鐵路運输。以后又修通水蚌铁路水家湖蚌埠)的鐵路,與津浦鐵路相接,方便将煤炭運至南京上海。目前的铁路客运运价里程表中将蚌埠-水家湖段计入淮南线,水家湖-淮南段则按水张线计。

1945年底日本投降后,淮南煤礦和鐵路仍归宋子文的淮南路礦公司接管。1949年后归上海铁路局管辖。

2010年1月开始,淮南铁路(淮南至合肥段)电气化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其後合肥至蕪湖段於2014年底開工。2016年12月29日全線電氣化通車[1]

车站编辑

淮南铁路
站名车站等级所在地备注
张楼四等站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客货运站
毕家岗三等站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客货运站
蔡家岗三等站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客货运站
李郢孜四等站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客货运站
望峰岗二等站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客货运站
淮南西一等站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客货运站
淮南二等站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客货运站
大通二等站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客货运站
九龙岗四等站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客货运站
孔店四等站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业务停办
水家湖二等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客货运站
戴集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货运站
朱巷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业务停办
陶家湖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业务停办
下塘集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货运站
双墩集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货运站
合肥北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货运站
合肥一等站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客货运站
三十里铺五等站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会让站
撮镇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货运站
桥头集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货运站
烔炀河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会让站
中垾四等站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货运站
巢县三等站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已拆除
巢湖西三等站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货运站
巢湖三等站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客运站
巢湖东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业务停办
林头四等站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业务停办
双刘四等站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业务停办
东关三等站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货运站
长岗集五等站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业务停办
铜城闸四等站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货运站
大易村五等站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业务停办
沈家巷四等站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业务停办
裕溪口二等站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货运站
芜湖一等站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客运站

与其它铁路的连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华东二通道电气化 改造打破运力瓶颈. 人民铁道网. 2017-01-06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外部链接编辑

  1. 淮南铁路史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淮南铁路创吉尼斯:线路最长 车站最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沧桑巨变话铁路《淮南五十年》·行业篇
  4. 新建合肥至蚌埠的铁路线将经淮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