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假名

日本時代的台語拼音系統

(重定向自台灣語假名

臺灣語假名タイ𚿳ヲァヌ𚿳ギイ𚿰カナ,日语:台湾語仮名臺灣語假名たいわんごかな白話字Tâi-oân-gí khá-nah,英語:Taiwanese Kana),是臺灣日治時期時,日本官方單位以日語假名拼讀臺灣話的假名系統,功用類似日文之振假名或中文之注音符號

日治時期的《日臺大辭典》中,漢字旁所標註的假名即台灣語假名,用以標註漢字的台語讀音。

臺灣語假名主要以三部分構成,即假名符號假名符號。由於當時日語書面文都是使用片假名,臺灣語假名之書寫印刷亦皆以片假名為主。臺灣語假名設計及編纂時,考量臺灣各地腔調之不同,採廈門話為標準,所以出現泉州腔特有的母音。

概說编辑

五十音字编辑

即日文中原有之假名,但臺灣語不使用以及拗音

ら行ま行は行な行た行さ行か行あ行
[ŋ] [la] [ma] [ha] [na] [ta] [sa] [ka] [a]あ段
[li] [mi] [hi] [ni] [ʨi] [ɕi] [ki] [i]い段
[lu] [mu] [hu] [nu] [ʦu] [su] [ku] [u]う段
[le] [me] [he] [ne] [te] [se] [ke] [e]え段
[lɔ]
[lə]
[mɔ]
[mə]
[hɔ]
[hə]
[nɔ]
[nə]
[tɔ]
[tə]
[sɔ]
[sə]
[kɔ]
[kə]
[ɔ]お段
[ə]
  • 使用小寫假名:

符號字编辑

出氣音半濁音濁音
サ̣パ̣行タ̣行カ̣行ぱ行ば行ざ行が行あ行
サ̣ [ʦʰa]パ̣ [pʰa]タ̣ [tʰa]カ̣ [kʰa] [ʦa] [pa] [ba] [ʣa] [ɡa]あ段
チ̣ [i]ピ̣ [pʰi]チ̣ [ʨʰi]キ̣ [kʰi] [ti] [pi] [bi] [ʥi] [ɡi]い段
ツ̣ [u]プ̣ [pʰu]ツ̣ [ʦʰu]ク̣ [kʰu] [tu] [pu] [bu] [ʣu] [ɡu] [ɨ]う段
セ̣ [ʦʰe]ペ̣ [pʰe]テ̣ [tʰe]ケ̣ [kʰe] [ʦe] [pe] [be] [ʣe] [ɡe]え段
ソ̣ [ʦʰɔ]
[ʦʰə]
ポ̣ [pʰɔ]
[pʰə]
ト̣ [tʰɔ]
[tʰə]
コ̣ [kʰɔ]
[kʰə]
[ʦɔ]
[ʦə]
[pɔ]
[pə]
[bɔ]
[bə]
[ʣɔ]
[ʣə]
[ɡɔ]
[ɡə]
[ə]お段
  • 新造小寫假名:𛅦(ㇷ゚

擴充與差異编辑

差異编辑

  • 但由於臺灣話有六種母音[a][i][u][e][ɔ][ə]),較日語多一種。
故假名的發音被重新規定:
假名臺日大辭典原文注釋國際音標白話字臺羅拼音閩南拼音方音符號備考
[ɔ]oooo日語原音[o̜][ɔ̜]
狭き「オ」[ə][o]oooㄜ、ㄛ各地讀音不同,臺南腔讀[ə][ɤ],臺北腔讀[o]
  • 假名可當作介音[u],如ヲア [ua]ヲエ [ue]
  • 日語中僅使用撥音」來表示[n][m][ŋ]三種鼻音韻尾,但是臺語則需分別。
  • 日語中無臺語中有的[k̚][t̚][p̚][ʔ]四種塞音韻尾(聲調為入聲)。
故某些假名被重新定義,賦予可以標示韻尾之發音:
符號假名國際音標白話字臺羅拼音閩南拼音方音符號備考
[n]-n-n-n在字首發[nu]
[m]-m-m-m在字首發[mu]
[ŋ]-ng-ng-ng
[k̚]-k-k-k小寫假名
[t̚]-t-t-t小寫假名
ㇷ゚[p̚]-p-p-p小寫假名

[ʔ]-h-h-h小寫假名,表示短促母音。
寫於字尾代表喉塞音韻尾,寫於字中為介音。
  • 韻化的[m̩][ŋ̍]段假名配合拼音,唯單獨成音節時僅單寫 [m̩] [ŋ̍]。另作為韻尾時亦不小寫,僅以聲調符號區別
  • 假名臺語發音為[hu],與在日語中的[ɸu]不同。

符號假名编辑

符號假名即另行新造之假名:

符號假名臺日大辭典原文注釋國際音標白話字臺羅拼音閩南拼音方音符號備考
「ツァ」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sa)の音を表はす。[ʦa]chatsazaㄗㄚ
「ツェ」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se)の音を表はす。[ʦe]chetsezeㄗㆤ
「ツォ」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so)の音を表はす。[ʦɔ], [ʦə]chotsozoㄗㆦ、ㄗㄜ
「ティ」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i)の音を表はす。[ti]titidiㄉㄧ
「トゥ」の促りたる音、即ち(tu)の音を表はす。[tu]tutuduㄉㄨ
唇「イ」舌「ウ」の位置にて發する音を表はす。[ɨ]uiru
唇「エ」舌「ヲ」の位置にて發する音を表はす。[ə]eeroe

出氣音符號编辑

送氣音,為一點「.」。直書時加注假名之下、橫書時於右;僅有其中四行假名有送氣音,其作用類似白話字臺羅拼音之「h」:

符號假名國際音標白話字臺羅拼音閩南拼音方音符號
カ行カ̣行[ka][kʰa]ka→khaka→khaga→kaㄚ→
タ行タ̣行[ta][tʰa]ta→thata→thada→taㄚ→
サ̣[ʦa][ʦʰa]cha→chhatsa→tshaza→caㄚ→
パ行パ̣行[pa][pʰa]pa→phapa→phaba→paㄚ→

聲調符號编辑

順序調名常音鼻音臺日大辭典原文注釋調值白話字臺羅範例
1上平 高調にして長く平直なり、此の音調に限り別に符號を附せず。˥˥55aa伊、加、沙、機、公
2上聲 始高調にして急に低下し短く音尾微弱なり。˥˩51áá以、絞、紀、久、損
3上去 低調にして音尾微弱なり。˧˩31àà意、敎、記、四、賜
4上入 中調より低下し短く音尾急に息止す、普通は密閉音「ㇰ」「ッ」「ㇷ゚」に終ると雖も喉頭密閉音の場合亦少からず。˧30ahah沃、失、答、鴨、滴
5下平 始低調にして漸次に上昇し長く音尾明瞭なり、但し泉州音に於ては中調より急に上昇し音尾强し。˨˦24ââ移、期、時、神、除
7下去 中調にして長く平直なり。˧˧33āā忌、是、樹、例、面
8下入 高調にして短く音尾急に息止す、但し漳州音に於ては音調低し、普通は密閉音「ㇰ」「ッ」「ㇷ゚」に終ると雖も喉頭密閉音の場合亦少からず。˥50a̍ha̍h籰、實、納、匣、碟
  • 書寫於假名的右側。
  • 有一說八聲符號是從白話字的聲調符號轉90度而來的。

拼音列表编辑

韻母表编辑

母音開音節撥音促音
[m][n][ŋ][p̚][t̚][k̚][ʔ]
[a]アアアムアヌアンアㇷ゚アッアㇰアァ
[aɪ]アイ
[aʊ]アウアゥ
[ɪa]イアイァムイァンイァㇷ゚イァㇰイァ
[ɪaʊ]イァウイァゥ
[i]イイイムイヌイㇷ゚イッイィ
[iu]イウイゥ
[ɪe]イェヌイェンイェッイェㇰ
[ɪɔ]イォンイォㇰ
[ɪə]イヲ
母音開音節撥音促音
[m][n][ŋ][p̚][t̚][k̚][ʔ]
[u]ウウウヌウッウゥ
[ui]ウイ
[e]エエエェ
[ɔ]オオオムオンオㇷ゚オㇰオォ
[ua]ヲアヲァヌヲァンヲァッヲァ
[uai]ヲァイ
[ue]ヲエヲェ
[ə]ヲヲ
[m̩]
[ŋ̍]

音節表编辑

[p][pʰ][b][m][t][tʰ][l][n][ʦ~ʨ][ʦʰ~ʨʰ][s~ɕ][ʣ~ʥ][k][kʰ][ɡ]/[ŋ][h]
[a]アアパアパ̣アバアマアタアタ̣アラアナアサ̣サアカアカ̣アガアハア
[aʔ]アァパァパ̣ァバァタァタ̣ァラァナァサ̣サァカァカ̣ァハァ
[aɪ]アイパイパ̣イバイマイタイタ̣イライナイサ̣サイカイカ̣イガイハイ
[aʊ]アウパウパ̣ウバウマウタウタ̣ウラウナウサ̣サウカウカ̣ウガウハウ
[aʊʔ]パ̣ゥマゥタゥラゥナゥサ̣カゥ
[am]アムタムタ̣ムラムサ̣サムカムカ̣ムガムハム
[an]アヌパヌパ̣ヌバヌタヌタ̣ヌラヌサ̣サヌカヌカ̣ヌガヌハヌ
[aŋ]アンパンパ̣ンバンタンタ̣ンランサ̣サンカンカ̣ンガンハン
[ap̚]アㇷ゚タㇷ゚タ̣ㇷ゚ラㇷ゚ㇷ゚サ̣ㇷ゚サㇷ゚カㇷ゚カ̣ㇷ゚ハㇷ゚
[at̚]アッパッバッタッタ̣ッラッサ̣サッカッカ̣ッハッ
[ak̚]アㇰパㇰパ̣ㇰバㇰタㇰタ̣ㇰラㇰサ̣サㇰカㇰカ̣ㇰガㇰハㇰ
[ɪa]イアピアミアチ̣ニアチアチ̣アシアジアキアキ̣アガアヒア
[ɪaʔ]イァピァピ̣ァチ̣リァチァチ̣ァシァキァキ̣ァガァヒァ
[ɪaʊ]イァウピァウピ̣ァウビァウミァウァウチ̣ァウリァウニァウチァウチ̣ァウシァウジァウキァウキ̣ァウギァウヒァウ
[ɪauʔ]カ̣ァゥガァゥハァゥ
[ɪam]イァムァムチ̣ァムリァムチァムチ̣ァムシァムジァムキァムキ̣ァムギァムヒァム
[ɪaŋ]イァンピァンピ̣ァンリァンチァンチ̣ァンシァンジァンキ̣ァンギァンヒァン
[ɪap̚]イァㇷ゚ァㇷ゚チ̣ァㇷ゚リァㇷ゚チァㇷ゚チ̣ァㇷ゚シァㇷ゚ジァㇷ゚キァㇷ゚キ̣ァㇷ゚ギァㇷ゚ヒァㇷ゚
[ɪak̚]ピァㇰピ̣ァㇰァㇰチ̣ァㇰシァㇰキ̣ァㇰ
[i]イイピイピ̣イビイミイチ̣リイニイチイチ̣イシイジイキイキ̣イギイヒイ
[iʔ]ピィピ̣ィビィミィチ̣ニィチィチ̣ィシィキィ
[im]イムチ̣リムチムチ̣ムシムジムキムキ̣ムギムヒム
[in]イヌピヌピ̣ヌビヌチ̣リヌチヌチ̣ヌシヌジヌキヌキ̣ヌギヌヒヌ
[ip̚]イㇷ゚リㇷ゚チㇷ゚チ̣ㇷ゚シㇷ゚ジㇷ゚キㇷ゚キ̣ㇷ゚ヒㇷ゚
[it̚]イッピッピ̣ッビッチッチ̣ッシッジッキッキ̣ッヒッ
[iu]イウピウビウチ̣リウニウチウチ̣ウシウジウキウキ̣ウギウヒウ
[iuʔ]イゥヒゥ
[ɪen]イェヌピェヌピ̣ェヌビェヌェヌチ̣ェヌリェヌチェヌチ̣ェヌシェヌジェヌキェヌキ̣ェヌギェヌヒェヌ
[ɪeŋ]イェンピェンピ̣ェンビェンェンチ̣ェンリェンチェンチ̣ェンシェンキェンキ̣ェンギェンヒェン
[ɪet̚]イェッピェッピ̣ェッビェッェッチ̣ェッリェッチェッチ̣ェッシェッジェッキェッキ̣ェッギェッヒェッ
[ɪek̚]イェㇰピェㇰピ̣ェㇰビェㇰェㇰチ̣ェㇰリェㇰチェㇰチ̣ェㇰシェㇰキェㇰギェㇰヒェㇰ
[ɪɔŋ]イォンォンチ̣ォンリォンチォンチ̣ォンシォンジォンキォンキ̣ォンギォンヒォン
[ɪɔk̚]イォㇰォㇰチ̣ォㇰリォㇰチォㇰチ̣ォㇰシォㇰジォㇰキォㇰキ̣ォㇰギォㇰヒォㇰ
[ɪə]イヲピヲピ̣ヲビヲチ̣リヲチヲチ̣ヲシヲジヲキヲキ̣ヲギヲヒヲ
[ɪəʔ]チ̣キ̣
[ui]ウイプイプ̣イブイムイツ̣ルイツイツ̣イスイクイク̣イグイフイ
[u]ウウプウプ̣ウブウツ̣ルウツウツ̣ウスウズウクウク̣ウグウフウ
[uʔ]ウゥプゥプ̣ゥツ̣ツゥツ̣ゥク̣ゥ
[un]ウヌプヌプ̣ヌブヌツ̣ルヌツヌツ̣ヌスヌズヌクヌク̣ヌグヌフヌ
[ut̚]ウップップ̣ッブッツ̣ルッツッツ̣ッスックック̣ッフッ
[m̩]フム
[m̩ʔ]フム
[ŋ̍]プンムンツ̣ヌンツンツ̣ンスンクンク̣ンフン
[ŋ̍ʔ]プ̣ンツ̣ンスンフン
[e]エエペエペ̣エベエメエテエテ̣エレエネエセ̣セエケエケ̣エゲエヘエ
[eʔ]エェペェベェメェテェテ̣ェレェネェセ̣セェケェケ̣ェゲェヘェ
[ɔ]オオポオポ̣オボオモオトオト̣オロオノオソ̣ソオコオコ̣オゴオホオ
[ɔʔ]モォ
[ɔm]オムトムソム
[ɔŋ]オンポンポ̣ンボントント̣ンロンソ̣ソンコンコ̣ンゴンホン
[ɔk̚]オㇰポㇰポ̣ㇰボㇰトㇰト̣ㇰロㇰソ̣ソㇰコㇰコ̣ㇰゴㇰホㇰ
[ua]ヲアポアポ̣アボアモアトアト̣アロアノアソ̣ソアコアコ̣アゴアホア
[uaʔ]ヲァポァポ̣ァボァト̣ァロァソ̣ソァゾァコァコ̣ァホァ
[uai]ヲァイァイソァイコァイコ̣ァイホァイ
[uan]ヲァヌポァヌポ̣ァヌボァヌトァヌト̣ァヌロァヌァヌソ̣ァヌソァヌコァヌコ̣ァヌゴァヌホァヌ
[uaŋ]ヲァンソ̣ァン
[uat̚]ヲァッポァッポ̣ァッボァットァット̣ァッロァッァッソァッコァッコ̣ァッゴァッホァッ
[ue]ヲエポエポ̣エボエトエロエソ̣ソエゾエコエコ̣エゴエホエ
[ueʔ]ヲェポェポ̣ェボェソェコェコ̣ェゴェホェ
[ə]ヲヲポヲポ̣ヲボヲトヲト̣ヲロヲソ̣ソヲコヲコ̣ヲゴヲホヲ
[əʔ]ポ̣ト̣ソ̣
[p][pʰ][b][m][t][tʰ][l][n][ʦ~ʨ][ʦʰ~ʨʰ][s~ɕ][ʣ~ʥ][k][kʰ][ɡ]/[ŋ][h]
  • [m][n][ŋ] 開頭的音節必伴有鼻音符號。
  • 聲門破裂音[ʔ]使用時,最後的文字要小寫。例外,如果是沒有子音的[m̩ʔ]、[ŋ̍ʔ]的場合時,不用小寫。
  • 由於Unicode沒有收錄小寫字母「ヲ」,所以在此處透過改變字體大小來顯示。

其他编辑

  • 臺灣語假名曾有多次修訂版本。例如早期版本中,鼻音改以平假名表示,也使用や、ゆ、よ等符號。

用例编辑

臺灣語假名:シェヌ シイ𚿷 コン𚿰、ハㇰ𚿶 シェン ァム𚿵 ァム𚿵 チ̣ア𚿷。[1]
國際音標[ɕiɛn⁴⁴⁻³³ ɕĩ⁴⁴ kɔŋ⁵³ hak̚⁴⁻¹ ɕiɪŋ⁴⁴ tiam³³⁻¹¹ tiam³³⁻¹¹ tʰiã⁴⁴]
臺羅拼音Sian-sinn kóng, ha̍k-sing tiām-tiām thiann.
白話字Sian-siⁿ kóng, ha̍k-seng tiām-tiām thiaⁿ.
閩南拼音Siānsnī gǒng, háksīng diâmdiâm tniā.
台灣閩南語漢字先生講,學生恬恬聽。
现代标准汉语老師在說,學生靜靜地聽。
日語先生が本を読んでいます。生徒は静かに聴いています。
英語A teacher is lecturing. Students are quietly listening.

Unicode支援编辑

目前已有臺灣語假名的編碼方案,包含聲調符號與變音符號。[2]

假名擴展-B
Kana Extended-B[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 (PDF)
 0123456789ABCDEF
U+1AFFx𚿰𚿱𚿲𚿳𚿵𚿶𚿷𚿸𚿹𚿺𚿻𚿽𚿾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4.0
2.^ 灰色區域為未分配碼位

參考資料编辑

  1. ^ 原句來自臺灣總督府《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一》第七課
  2. ^ Brennan, F. R. (2020). L2/20-280 A proposal to encode Taiwanese Kana in the UC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閲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